搜索
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政协委员支招自行车防盗

2006/8/11 长江日报 阅读:4985

 
高晶:根除自行车盗窃“毒瘤”,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

“近几年来,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,人们自行车防盗意识减弱,自行车被盗现象猖獗,市民对自行车被偷带来的不便深恶痛绝。我们通过调查走访发现,这一问题也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。”市政协委员高晶在接受采访时说。

今年初,方鹰、高晶等4位政协委员,从市政协征集市民提案线索中选定《自行车被盗现象猖獗,二手自行车市场亟待规范》的提案,并联名向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递交了该提案。在提案中,委员们通过调研发现,自行车被盗现象猖獗与二手自行车市场管理不规范有直接关系。

如何根除这一“毒瘤”,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?委员们建议,自行车辆主管部门应强化措施,继续加强对车辆户籍的管理;有关部门要督促物业管理部门和城管部门,健全和完善停车场所,规范车辆停放,加强有偿值守;不定期联手严厉打击二手自行车调剂市场的不法经营行为;加大宣传力度,倡导文明风尚,提高全民素质;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废品回收站的管理。

“我就丢过十几辆自行车。每次被偷后,特别是有急事要用时,那心情就别提有多糟糕。”市政协委员高晶深有感触地说。她认为,自行车盗窃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,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警民联手,共筑安全防线。她建议,市民在购买新车后,应主动登记,遇到自行车遭窃的事件应及时报案,以方便警方办案和归还赃车;在商场、超市、医院、银行等公共场所门口,应安排专人看护自行车,市民要自觉缴纳停车费并将车辆停于指定区域内;加大二手自行车市场管理,发现销赃行为应处以重罚,广大市民还应主动抵制购买赃车,斩断黑市自行车循环链。

罗贤玉:自行车被盗市民麻木不仁,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

市政协委员罗贤玉说,我虽然没有骑过自行车,但身边同事、朋友凡有自行车的都有被盗的经历,可能是被偷多了的原因,他们大都对自行车被盗麻木不仁。这种“麻木”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,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悲哀。

自行车盗窃猖獗,相关部门由于警力不够和经费紧张等原因,从根本上难以解决偷盗问题,而相当一部分市民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,自行车被盗成为市民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,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和谐因素。

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,罗贤玉于今年初提交了《加大打击偷窃自行车等犯罪力度的建议》的提案。提案中指出:应以媒体为载体,广泛宣传防盗防抢知识,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;推行社区封闭管理,将自行车集中看护管理,减少犯罪侵害间隙;加强街道巡逻防范,建立动态防范机制;加强二手车市场监管,对销赃市场要有计划、持续进行检查,对销赃收赃人员予以重处。此外,还要改变市民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的思想,鼓励见义勇为,从而形成一种全民防盗、抓盗的合力。

罗贤玉认为,从自行车推而广之到手机被盗、财物被劫说到底就是社会治安问题,它和社会中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都密切相关,因而此类问题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,相关职能部门还应更加主动,打击力度和密度应扩大,对犯罪行为的处罚也应加重,从而营造一个真正安全放心的居住环境。多管齐下切断销赃渠道510名市民获得奖励

我市“重拳”打击自行车盗销

本报讯(记者董晓勋实习生李芹肖杨陈婧)日前,从市公安局对市政协提案回复中获悉,为加大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,该局出台奖励制度,对扭送现行盗车分子到公安机关的市民,给予100元奖励。目前全市共有510名市民获得奖励。

去年,全市公安机关共查破盗销自行车案件2019起,查获盗销自行车团伙37个,抓获盗销自行车违法犯罪嫌疑人1550人,其中刑事拘留176人,治安拘留751人,其他治安处罚622人,收缴来历不明、被盗自行车2499辆,发还1588辆。

在回复中,市公安局针对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,推出系列措施扼制自行车被盗现象。市局将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作为一项民心工程,纳入市局一级目标进行考核。成立由副局长夏志钢负责的专项斗争领导小组。坚持多法并举,讲求打防效果。采取深挖破案、顺线追踪、特情贴靠等多种方法,严厉打击盗窃自行车团伙。根据《治安管理信息系统》将“110报警台”自行车被盗类警情进行整理和分析,确定发案重点部位和时段,先后排查出盗窃自行车发案突出部位15处。发动群众抓现行,对扭送现行盗车分子到公安机关的群众,均当场给予100元奖励,起到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;坚持堵源截流,切断销赃渠道。对旧货市场和废旧金属收购、典当、寄售、自行车修理等行业进行检查,督促其严禁旧自行车交易活动;坚持执法为民,发还捐赠被盗、来历不明车辆。采取多种发还办法,尽可能地将自行车及时送还到失主手中,先后发还自行车1588辆;坚持标本兼治,完善防范体系。加强自行车专用停车棚建设,在新建小区采取提前介入的方法,督促开发商修建封闭式自行车棚,并实行专人24小时看守。

回复中,下一步该局着重从多法并举、多警协作,以“打团伙、端窝点”为重;取缔非法旧自行车交易市场,堵塞销赃渠道;加强自行车停车棚的建设;发动群众参与,自觉抵制购买赃车,设立流动卡,继续实行奖励制度。

警民联手攻克“老大难问题”

通讯员丁星火游迎实习生李芹肖杨

今年初,市政协多名委员就打击偷窃自行车犯罪问题,向全会递交了提案。市政府今年也将“全市社区自行车被盗案件较去年明显减少”作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,时过半年,该项工作进展如何?带着这一问题,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治安处有关负责人。

治安处处长韩世联介绍,该局根据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、提案和市政府办理“十件实事”的要求,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两轮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。截至7月底,全市共查破盗销自行车案件千余起,接自行车被盗110报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.8%,社区自行车被盗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8%。

自行车被盗案件特点为:目标多、风险小,易得手、销赃快,呈现“发案高、报案低、破案低”的状况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民的自防意识差,公共场所自行车乱停乱放;防范设施不健全,防范措施不落实;市民认为自行车价值低,怕麻烦,自行车被盗后不愿到公安机关报案和协助破案;违法犯罪人员作案工具不断更新,采取“改装被盗自行车,异地销赃”的方式逃避打击,目前销赃地点已经渗透到一部分修车摊点中,位置隐蔽,不易察觉;盗窃违法犯罪人员70%以上都是外地人员,窝藏、转移、收购、销售被盗自行车人员80%以上是本地人员,偷车、销车人员对结账方式等在内部达成某种约定。

“自行车被盗问题一直困扰着市民,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,也是一项老大难问题。”该处自行车管理大队长吴志东说。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打击,该大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:加强巡逻布控,捕捉现行犯罪,认真分析辖区自行车被盗案件特点,突出商场超市、集贸市场、休闲广场、医院、学校等周边地区和居民区等重点部位,组织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布控;强化侦查措施,以打团伙、破大案为重点,采用发动群众举报、便衣侦查等多种手段,深挖盗窃自行车犯罪团伙;立足阵地控制,采取反复检查、同经营业主签订责任状等方法,进一步加强废旧金属收购、寄售、自行车修理等行业的治安管理,堵塞自行车销赃渠道;加强治安防范,组织派出所结合平安社区创建工作,在自行车被盗严重的地段,采取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相结合的办法,严密社区自行车安全防控等。

吴志东提醒说,市民要增强自防意识,在公共场所停车时,要停放在有人看守的停车位;在居民小区内停车时,最好停放在专用的停车棚,条件允许的,将自行车停放在家中;安装牢固安全的车锁,不要使用容易被撬盗的U字型插锁,建议每辆车安装两把以上的车锁,以增加不法人员的盗车难度。

自行车被盗成市民心病

连日来,就自行车偷盗现象记者在三镇调查采访时发现,自行车频繁被盗,已成了丢车者的一块心病。中南调查公司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接受调查的市民中95.9%%曾拥有自行车,其中72.9%%的人丢过自行车。一名关注本版的读者来信写道:“丢车丢得人心烦。才两年多,我家丢了4辆自行车。怎么这么多偷车贼?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打击力度,‘医治’市民这一心病。”

防不胜防:半小时自行车三次被盗

4日,一喻姓读者给编辑室打来电话,在电话中他气愤地说,在半小时内,他的自行车居然3次被盗。

据喻先生说,上午9时许,他去药店买药,将自行车锁在药店门口的铁栏杆上,进去没到5分钟,无意中看见一名男子手里拿着东西像是撬他的自行车,边冲出药店边大声叫喊,该男子见状扔下车跑掉。待他刚把车摆放好后,又进入药店,刚进去不久,心中正想着刚才的事,禁不住朝自行车停放处看去,“真没想到偷车贼如此猖獗,又一男子扛着车在跑。”追了20多米,那男子才不得不丢下车。

被偷车贼弄得心烦意躁的他,本想回家,但因家人急需用药,他不得不再次到药店买药。15分钟后,待他从药店出来,发现铁栏杆上只剩下那把被撬开的锁。他从药店附近做生意的人了解到,那些偷车贼是一伙的。

恶性循环:  买卖于盗者与被盗者间

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,发现他们都有自行车被盗的经历,而15位市民表示在丢失自行车后,选择购买二手自行车。

一位袁女士说,她在两年的时间内,10辆自行车被盗。因为被偷多了,她为了图便宜,丢车后都是从车贩手中购买二手车。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二手自行车的来历时,她说:“当然是小偷偷来的,虽然我知道这样做会使小偷更嚣张,但是我的经济能力有限,只好出此‘下策’。”

随后,一

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:
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,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,或有其他诸如版权、肖像权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,并非本网故意为之,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。

相关新闻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