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"两型"建设让人大开眼界 电动公交车10分钟内完成充电
2014/12/13 株洲晚报 阅读:9985
昨日,由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10多家媒体人员组成的“清洁低碳 绿色家园”集中采访团来到我市,走访了南车时代电动、霞湾港排污口、株洲职教城等地,感受我市的“两型”魅力。
关键词:节能减排
株洲产电动公交在各地批量运营
当电动汽车在全国被热烈讨论时,南车时代电动研发生产的增程插电式公交车已经上市。这种纯电动公交车不仅实现了在车辆首末站“休息”间隙充电,还能通过自带的发动机“补电”。
“充电快,外接普通电源10分钟内完成充电,效率高,增程插电式公交车的续驶里程是一般纯电动公交车的两三倍。”南车时代电动常务副总经理刘凌告诉记者,目前,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增程插电式公交车已经销售了1200多台,成功在长沙、株洲、娄底、昆明、成都、海口等城市批量运用。
与传统燃油公交相比,一辆增程插电式公交车平均每年节省燃料费8.6万元,颗粒物排放降低90%,氮氧化物排放降低75%,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%,一辆车运营8年,相当于建设1.84公里城市公路绿化带。
关键词:清水塘治理
含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本月完工
作为株洲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,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。
“建设一座稳定化固化车间,对197万立方米废渣进行分类处理处置,建设永久性环境监测系统,在渣场周边修筑止水帷幕,对废渣场进行生态修复,截断重金属污染转移的途径,铲除废渣常年堆积所造成的环境隐患。”石峰区两型办工作人员介绍,该项目计划投资3.4亿元,目前已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计划1.13亿元,省级配套资金1300万元,工程将在本月完工。
清水塘老工业区内,目前已推广清洁能源企业45家,关停淘汰、搬迁污染企业及生产线81家,落实节能减排项目50个,拆除废旧烟囱83根。全区二氧化硫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54%、75%。
关键词:绿色建筑
利用地表水制冷供暖,每年可节省4176吨标准煤
投资5900万元的湖南(株洲)职业教育科技园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,已于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。充分利用龙母河河水的地表水源进行夏季制冷和冬天供暖,是典型地表水的热泵利用方式。
“目前,供能面积达到了10多万平方米,包括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、腾龙大酒店等,项目全部运营后,供能面积将达到21万平方米,每年可节省4176吨标准煤,节能35.8%;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782吨,减排52.27%;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02吨,减排74.79%。”云龙示范区发展规划部相关负责人说。
【声音】
新华社湖南分社白记者:株洲“两型”建设让人大开眼界
以前到株洲来,给人的印象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绿色宜居城市。这次过来采访,深入了解到背后的“绿色密码”,感受最深的是一老一新,“老”是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的污染治理和产业转型,难度很大,但地方的决心也很大;“新”是云龙示范园新建的项目,运用了大量新的环保低碳理念和技术,让人大开眼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