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电动车行业厂家如何应对行业“欺诈”?

2015/3/13 中国电动汽车网 阅读:4895

 

 

 

中国电动车网   近日,某报刊登了一篇电动车行业欺诈的文章,文章中指出,十几名电动车经销商,只有两位和厂家签订了合同,而这份合同的第三条显然有偷换概念之嫌,导致经销商吃了哑巴亏。

 

 

关于此事,当地商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相关负责人给出答复说,由于电动汽车属于新兴行业,缺少相关生产标准,无法出具合格证。经销商无法提供质检报告,故无法证明其所说是否正确,稽查队只能对双方进行调解。

 

 

小型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到底有没有标准?行业标准又有多大约束力?

 

 

目前,国家未能给小型电动汽车明确的发展定位,相关标准缺失,而汽车行业协会发布的上述标准只是一个内控或自律性标准,只适用于协会成员企业,对其他企业没有约束力。

 

 

曾有电动车经销商曾建议有关部门严查不诚信,让不具备生产资质和能力的小作坊退出市场,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无条件退回机制,同时必须统一质量管理,统一配件标准和售后服务标准。虽然没有国家标准,面对庞大的生产市场,如果没有一个强制性标准就会产生诈骗性质的企业,损害行业整体信誉。

 

 

据悉,从2009年至今,国内已上路的微型低速电动车累计数量超过100万辆。有关部门将在两会后,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标准、提出环保要求等,引导和规范低速电动汽车有序发展。

 

 

笔者认为,电动车产品准入门槛一定要高,处理好车辆检测、保险等多个环节,以避免由于低速电动车上路而带来的诸多安全问题,相关部门要制定有关的交通法规,避免出现“监管真空”的现象,而作为电动车行业的参与者一定要学会自律,诚信经营。

 

 

 

 

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:
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,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,或有其他诸如版权、肖像权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,并非本网故意为之,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。

相关新闻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