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一年,电动车企业是活是死就看能否过这“四关”!
2018/9/25 电动车第一资讯 阅读:1825『导读』成败在此一举!
自企业具备“新国标+3C认证+电摩资质”才能获得准入门槛之后,让无拘无束了十多年的许多电动车整车企业忽然找不着方向了,新国标之下的电动自行车和电摩究竟是咋样的?最近一段时间,电动车行业有实力的行业纷纷推出了符合新国标要求并经过3C认证的电摩和电动自行车,终于让混沌、迷茫之中的同行们“醍醐灌顶”。
尽管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涉及到的一技术参数和内容让人感觉“匪夷所思”,甚至难以接受,但企业必须要适应,别无他路,否者就是等死。从这些已经推出新国标车的龙头企业来看,未来的企业必须要过好“四道关”:
标准化关。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采用标准化。其目的就是让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或消除不合格率,保持产品的一致性。从电控系统的各种零部件到整车车架采用标准化,是产品质量的最可靠的保证。随着新国标出台以及由生产许可证自动转为3C认证,管理部门(对电动自行车)由生产资质转为产品进入到市场整个过程的监管;(对电摩的)企业资质+市场监管并举,由此,产品质量稳固来自于制造过程的标准化,否者进入到市场销售的产品被抽查之后,可能要遇到大麻烦。
个性化关。新国标实施之后,品牌的优势最终表现在个性化上。如果还是像从前那样,品牌之间款型彼此相近或相似,导致的结果就是竞争十分的残酷,企业之间都贴着对方的价格进行“性价比”优势,结果导致企业无利可图。为了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,整车企业必须要在款型开发上独树一帜,走自己研发之路,形成企业个性化特色。因此,电动自行车也好、电摩也罢,企业未来要赢得市场竞争优势,不能过好这一关,恐怕无法形成企业的品牌优势。
系列化关。企业必须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之上丰富产品线,建立品牌的系列化(单元)优势,与同行品牌拉开档次。系列化的好处在于,不断完善与优化产品款型结构,降低制造成本,形成品牌特色。虽然研发占用企业的一定的财力与人力的费用,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,是非常有利的,为培育自己的设计与研发团队打好了基础。过好产品系列化关对企业拉开档次将起到关键的作用。
自动化关。电动自行车、电摩的制造必须要建立在规模制造上,而规模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,但为了保证规模化的质量企业必须采用自动化。因此,用机器设备来制造产品,不仅能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,还能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的当下降低昂贵的人力成本。因此,为了在规模上形成优势,企业必须要在自动化上加大投入,能不用人力的尽量免除,这样才能是使产品做得更好。
当然,电动车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立足不败之地还有许多,但上述相对而言显得更为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