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车“挡风被” 抵挡寒风 也挡住了安全
2019/11/18 电动车网 阅读:13989『导读』随着气温降低,为了御寒,不少骑车出行的市民选择给电动车加装“挡风被”。然而,厚厚的“挡风被”挡住了刺骨的寒风,也挡住了安全,暗藏隐患。
随着气温降低,为了御寒,不少骑车出行的市民选择给电动车加装“挡风被”。然而,厚厚的“挡风被”挡住了刺骨的寒风,也挡住了安全,暗藏隐患。
1
事件女子骑车摔倒被“挡风被”挂绳“勒”进医院
“用了两年的‘挡风被’,竟然成了害我进医院的祸首,这次真的遭大罪了。”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朱阿姨懊悔地说。
上周一天傍晚,56岁的朱阿姨骑电动车途经上方寺路与玉人路岔口处。由于正值下班高峰,机动车较多,加上路口没有交通指示灯。“身后不断传来鸣笛声,本来我骑车就不熟练,一紧张,车把手没扶稳,连人带车摔倒了。”朱阿姨回忆说。
一般来说,车速很慢的情况下,从车上摔倒理应不会造成严重后果。谁料,朱阿姨摔倒的瞬间,双手、双脚被“挡风被”包裹,未能及时抽出,身体整个摔倒在地。加之,朱阿姨使用的“挡风被”还有一根弹力绳挂在脖子上,骑行时用于固定“挡风被”为脸部挡风,摔倒后,这根弹力绳死死地勒住了她的脖子。
朱阿姨迟迟未能爬起,躺在地上难以动弹,口中不断发出呻吟声。“幸好路过的好心人帮我打了120,到了医院才知道,就这么摔了一跤,左小腿骨折了,颈椎也损伤了。”朱阿姨惊魂未定地说,虽然“挡风被”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,不过安全隐患较大。目前她已经嘱咐家人,将家中三辆电动车上的“挡风被”全部拆除。“天冷,就多穿点衣服,再也不敢用‘挡风被’了。”
2
调查电动车使用“挡风被”很普遍
随着气温逐渐下降,为了抵御严寒,市民们纷纷“全副武装”,帽子、口罩一应俱全,不少市民的车前还挂上了“挡风被”。
昨天上午,记者站在文昌路、邗江路等城市主干道边观察发现,电动车上加装“挡风被”较为普遍。在短短3分钟内,从记者眼前驶过的10辆电动车,其中7辆挂有“挡风被”,甚至还有一辆电动车装上了挡雨棚。
记者留意到,市民使用的“挡风被”结构基本都是“全包围式”,不仅有手套,还能将身体、腿部整个包围起来。
随后,记者走访了街边几家杂货铺,发现各家都备足了“挡风被”的货源。“‘挡风被’从两三年前开始流行,二三十元一件,也不贵。”城北一家杂货铺负责人笑道,他们赚的就是“天气钱”,天越冷,生意就越好做,目前一天卖上二十几件不成问题。
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检索“挡风被”字样,价格普遍在30元左右,最高不超过百元,款式则多是“护胳膊护腰连体”的“全包围”式结构,靠子母扣或绳子连着车把和骑车者的腰,有的甚至加装了高围脖。其中,一家商铺的月销量竟高达15万件。
3
声音别让“挡风被”挡住了安全
“又便宜、又方便、又保暖,有什么不好?”在记者采访过程中,很多市民这样表示。
“挡风被”到底有多大的安全隐患?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俞宙介绍,天气降温以来,因为“挡风被”、反穿衣引发的紧急救助病例呈现快速上升态势,总体以摔断腿、胸外伤居多。“骑行时,‘挡风被’会将四肢裹住,碰上突发情况,手脚没法及时撑地,会加重摔倒伤情。”俞宙表示,当人遇上意外,下意识地手脚撑地,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,但“挡风被”限制了“自救”的动作,会加重伤势。
“‘挡风被’、反穿衣很危险,一旦发生交通事故,没办法及时抽手,容易加重危害后果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”市交警部门一工作人员表示,有市民在电动车上还安装挡雨棚,电动车转弯时挡雨棚不会随着车龙头转弯,降低了行驶时的安全性,而且挡雨棚外露的部分,很容易刮到别人。一旦因此发生事故,挡雨棚的主人要承担相应责任,交警将按照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规定予以查处,并责令现场拆除。